公司地址:广州市XXX


业务咨询:0XXXXX
业务咨询:135XXXX
业务咨询:159XXXXX
业务咨询:159XXXX

首页 > 公司新闻 > 文章内容

裴亮:风口大多“昙花一现”零售业不能光修没车跑!

作者:海子 日期:2017/10/28 16:39:42 信息来源:

  而在三十年后的今天,零售业恐怕真的要叫人看不懂了。超级、盒马鲜生等新层出不穷,它们能代表实体店的未来吗?无人便利店、无人售货引发资本甚至一些主流零售企业纷纷布局,它们能成为可复制的业态吗?拥有互联网背景的电商平台正在以系统输出、技术支持等方式“收编”实体店,零售商到底该如何应对?有人说行业回暖了,有人却说困难还在加剧,实体零售业的基本面到底是什么?

  越是喧嚣的时刻,越需要的声音。在此背景下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接受了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的独家专访,以资深行业观察者、参与者的视角把脉零售大势,让大家看得更清楚。

  与一些热门观点相比,裴亮的看法另辟蹊径,值得思考。例如,针对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增长,行业回暖的呼声,他却指出零售业仍在过冬,市场增长空间并不是很大;

  对于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向实体店伸出的橄榄枝,他认为能否成为零售商接入系统支持的主流之选,还有待观察,“毕竟零售人要使技术为我所用,而不是为技术所用”;

  下面接近6000字的,分别从零售现状、行业变化、风口业态、未来发展四个板块切入,抽丝剥茧,直指零售根本。

  不久前,各大上市零售企业相继公布了半年报。从营业收入看,在沪深两地上市的87家零售企业营业收入合计6187.9亿元,同比增长12.4%。在净利润方面,87家企业净利润合计196.2亿元,同比增长43.3%。有观点认为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、资本结构、偿债能力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。为此,业界有呼声传出,实体零售正在回暖。那么,财报真的反映出了零售现实吗?

  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:今年以来,关于实体零售业正在回暖的论点时有出现,你怎么看?从您掌握的企业真实数据来看,目前的零售业呈现出哪些特点?

  裴亮:当下零售业的市场增长空间不是很大,有三个重点值得关注,即整体走势有所回升,但销售增长弱于利润增长;超市业态好于百货等其他业态;企业间两极分化严重,创新力成为重要原因。可以说,行业洗牌成效初显。

  参考几大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来看,今年的经营状况普遍好于去年,但由消费力增强、来客数上涨、客单价提升等因素带来的市场增长空间不是很大。原因在于,各企业财报反映出,利润增长明显好于销售增长。其中销售增长是体现整体市场表现的核心要素,而利润增长则可能与企业的经营、收购、关店、资产处置有关系。

  也就是说,一些零售企业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提升利润。从企业个体来看,反映出企业在管理优化、开源节流、改善经营等方面还有众多可以挖掘的地方。从零售市场来看,则说明总体销售的回暖,增长,实际上还处于一个相对较冷的阶段。

  裴亮:总体来看,超市、大卖场要好于百货、社区店、便利店等业态。因为主要业态的未来发展与经营业绩具有指向性关联。从全球来看,百货普遍增长乏力,中国也不例外。但超市业态,凭借生鲜经营等板块,受电商影响相对较小,因而在占比更大的二三线城市发展良好。从消费者需求来看,标超、大卖场通常为顾客提供刚需、高频商品,因而其前景好于满足消费者弹性需求的业态,例如百货。

  不可否认,以便利店为代表的社区小业态是近年来一大热点。但是,社区商业的整体状况相对滞后。主要原因在于此前立足社区、提供服务的企业总体体量较小,目前大多处于重新布局、整体升级的阶段,因而尚未形成立足社区的连锁网络,密度较小,使得该业态整体没有达到规模化、集约化的发展水平。企业需要从运营能力、资本实力、团队水平、拓店速度以及旧店升级等方面突破。

  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:我们关注到,不久前有山姆会员店在长沙等“新一线”城市开店,近日又有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线下零售企业发展报告,其中显示精品超市客单价最高的区域是贵州,而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也在布局福州、贵州、宁波、成都等城市,可以说,投资二三线区域成为零售商共识,在多方中,谁能获得快速发展?

  裴亮:二三线城市发展速度极快,是值得零售商重点布局的区域。目前呈现出刚需尚未被满足,各种业态共同发展等特点。其中超市等满足消费者刚需的业态机会更大,落点便利店、精品超市难度相对较大,而购物中心业态则存在过度开发、泡沫严重、商场多商户少等问题。

  消费者的成熟度决定了一个业态能否快速发展。在一线城市,顾客对便利性的需求更强,因而为便利店发展打下了基础。但在二三线城市,商品的丰富度、性价比、品质、差异性以及门店的体验性还是主要价值点,因而超市业态机会更大。同时,收到送货成本较高、人口密度较小等因素影响,电商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优势相对较小。

  马云的“新零售”、万达的“新商业”、京东的“第四次零售”等多种新提法,体现出这个行业在创新层面近乎激进的态度。其中诞生了超级等创新样板,也有避开盈利不谈的概念炒作者,甚至于零售企业的任何改变都会被贴上”新零售’标签。因而,在行业大变之时,零售人到底该坚守什么?追逐什么?观望什么?

  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:“新零售”甚嚣尘上,就相应会有“旧零售”存在,关于二者的区分标准,你认为是什么?

  裴亮:零售业适逢巨变,核心是两个因素。其一是消费需求变化,即90后成为消费主体,其生活方式,对技术的态度均发生改变;老龄化,消费者从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的等现象是在这个时期的突出表现。其二是技术变化,核心是移动互联的普及。

  众多因素叠加在一起,使得现阶段的零售业进入巨大转型期,因此叫新零售也可以。但是,代际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,任何事物都有从年轻到成熟的时期,区别在于量变还是质变。也就是说,新零售不是任何一个概念性产物,只要是当下的变化区别于过去的状态,都可以称为“新零售”。

  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:“餐饮+零售”是今年的热点话题,随之衍生出了超级、盒马鲜生、联华鲸选等新,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?他们分别有怎样的发展前景?

  裴亮:判断超级、盒马鲜生、便利蜂这样的新零售企业,有两个角度。第一个是能否为消费者创造价值,为顾客提供更便利、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和服务。第二个是看投入产出,新因为有资本贴补,或凭借短期的轰动效应,产生了客流暴增、销售额扩大等现象。但是它如果没有通过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获得合理的投入产出;同时采用新技术、产生新作用的话,不可能平地起高楼。

  用这个标准回头看,有的新是符合的,未来会获得爆发式发展。但有的就是伪命题,暂时炒作的风风火火,未来后劲不足。

  另外,“餐饮+零售”实际上与“书店+咖啡”异曲同工,只是一种尝试,未来能不能成为标配有待观察。因为布局时间太短,且餐饮市场瞬息万变。比如说+餐饮是满足了消费痛点,还是捕捉了顾客猎奇心理,受到阶段性追捧;今年流行生猛海鲜,明年还会如此吗?这是一个不确定性非常大的板块。

  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:进入2017年后,不少实体零售企业通过自建APP,铺设到家服务平台等方式布局线上,你认为这反映出了零售业的哪些变化?

  裴亮:这一现象在2015年被称为O2O,现在叫到家服务,实际上就是实体零售企业的全渠道布局。经历几年发展可以看出,全渠道逐渐成为行业新常态,是所有实体零售商必须去做的事情。

  进入2017年,有人提出,便利店的资本化时代已经到来。无人便利店、无人货架更是在近期吸引了主流关注,其中不乏大润发等零售巨头试水。这背后既是零售商心态的直观反映,也是零售人的重要节点。

  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:在零售业中,便利店的热度几乎与新零售持平,你如何看待这一业态的发展现状?其中本土便利店迅猛扩张,美宜佳更是开出10000店。为此,你认为外资便利店、本土便利店以及夫妻老婆店将会形成怎样的竞争格局?

  裴亮:便利店业态迎合了消费者高频消费的需求,相比较超市业态来说,更容易为企业布局全渠道提供助力,例如充当前置仓,数据收集点,组织社群活动等功能。加上资本追捧,使得这一业态迅猛发展。

  短期来看,外资便利店优势更明显,他们在门店管理,商品力上有很强优势,主要开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。以美宜佳为代表的本土便利店是一种现代版的小型社区便利店,通常立足于二三线市场。因而二者定位不同,目前并没有进入直接竞争阶段。只有当外资便利店下沉到社区,本土便利店进入一线城市商业区,二者才会短兵相接,但这还需要一个过程。

  然而,类似于罗森打开区域大加盟政策之后,竞争或许提早到来。对于投资人、加盟商来说,是选择开成本较低的美宜佳还是日商与成本双高的罗森,就存在取舍。

 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,整体消费水平会被拉平。整个便利店行业会进入稳定发展期,消费者对于便利店的需求也会趋同。外资便利店的商品、管理、服务水平更有可能博得消费者信赖。所以未来本土便利店也会这一步,从低门槛加盟过度到高门槛运营,提供更多服务的阶段。在这个过程中,本土便利店经营者需要不断加强管理能力,优化供应链水平。

  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:继无人便利店之后,又出现了无人货架、有一些观点认为,这其实是一场资本驱动下的伪需求,对此你怎么看?

  裴亮:无人便利店是对现有商业网点的补充,短期内不会成为主流。它是技术驱动的产物,不是消费驱动的必然选择。

  一方面,无人便利店的技术有待突破,例如人脸识别,防损,温控,安全等。当下大多数品牌立足现有技术,开出的无人便利店还达不到预期效果。

  另一方面,无人便利店的政策门槛不明朗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正在计划推出无人便利店运营标准,作为下一步从开设,营运,安全等更个方面对从业者作,以此确保新业态能够健康发展,避免被资本化、 被异化。

  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:我们认为,零售业每年都会产生一两个风口,例如2015年的O2O,2016年的小业态,以及今年的新,便利店等。在你看来,热点之外,实体零售商最应该坚守什么?

  裴亮:每年风口的本质不同, O2O现在是全渠道,是新常态,未来零售商都应该实现,因为这是顾客消费的基本径。小业态的发展是阶段性的,是由于消费升级,技术变革,使一些之前没有满足的消费痛点被挖掘出来,形成了新的市场增长点,比如说零售企业通过布局便利店来获取份额。

  也就是说,只有经历住市场,投入产出成正比,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性价比的风口产物,才有可能成为“新常态”,否则就是不可持续。为此,零售业者应该保持一定的观望期,谨慎入市。

  2017年11月2日,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2017中国全零售大会将在重庆举办。裴亮告诉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,在本届会议中,技术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同时围绕消费升级和智慧零售探讨商业创新模式,前沿技术应用以及零售发展格局。另外,近年来有不少零售企业频密布局供应链,通过自有品牌、商品直采等方式加强商品力。在此背景下,零售业的下一步,逐渐以五年为限,划分为短期计划与长期战略。

  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:技术是驱动零售业的第一要素吗?针对盒马鲜生等输出技术系统的线上,实体零售商该采取何种态度?

  裴亮:目前中国零售业还有很多短板,但是由于各种的快速升级,使得技术超出了人的想象。同时,整个行业处于低迷,技术能够带来新的机会,新的增长点,使零售企业实现转型升级。目前来看,依托于技术是行业共识,是大家都很关注的核心话题。零售人需要把握好技术走势,使零售技术能够为我所用,而不是为技术所用。

 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,靠自身来引进技术并实现落地,它还是能力不够,从人才到资金投入,包括规模化效益,都无法实现规模化收益。所以通过专业的第三方机构,BAT这样的生态类企业,甚至非竞争的、竞争的大型零售企业展开合作,是零售商的发展方向。

  面对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技术系统输出型,区域零售企业可以选择通过资本、区域加盟来合作,但这只是一种选择。更主流的选择是与众多的第三方机构,根据自身需求,选择不同机构合作。可以说,技术要用,自己的立场要站住。

  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:观察近几年来零售企业的发展径,深耕供应链,转型为制造型零售商是一大趋势,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?它会推动中国零售业的哪些环节发生改变,从而产生怎样的效果?在这个过程中,零售商需要突破的难点有哪些?

  裴亮:国内零售企业与国外相比,商品力是一大短板,也是软肋。大家通过自有品牌、进口商品、供应链去做这件事情,投了很多钱,花费了很多精力,但是收效甚微。这是因为,整个供应链的涉及到本土的农业生产、日用品生产、渠道商变革等多方因素,不是零售商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。这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零售企业话费更长的时间,做更长期的投入,才能把供应链做好。

  在我看来,零售企业不仅要关注未来,更要着眼于现在,商品力将会成为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战略布局。

  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:目前的零售业,特别是实体店经营者处在迷茫之中,复杂多变的行业局面令人看不懂、想不透,零售业者应该怎样面对,你有哪些?

  我们建立消费者链接,铺设全渠道,开发新业态,都是在修,做一个通。但是消费者愿不愿意来,愿不愿意买,是不是满意,这才是更重要的。零售商需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,这是一个策略性问题。

  不久前业内流传的一个故事就体现了这一问题,消费者在无人便利店接受采访,记者描述了无人便利店的技术、黑科技以及体验型,采顾客看法。顾客只问了一句,“商品有降价吗?”这种态度实际上也是对新业态发展前景的一种反应。

  总结来说,零售业所谓的变和不变,技术变化、市场变化,消费者变化是瞬息万变,不变的是零售商如何让消费者满意,判断并满足消费者需求才是长远的东西,要一直想的很清楚才行。否则,所谓的创新只能是无源之水。【完】

  推荐:

  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fzyxfy.cn//html/Company_news/577.html